
在城市发展日益多样化的今天,创意产业是一个正在不断升温的课题🍂。多种形式的创意产业研究和数目繁多的创意园区正把我们推入一个“泛创意”的时代。我们在上海“十二五”规划纲要中高呼建设“创新上海”口号的同时,不妨先给创意产业下个定义👩🏽🏭。
究竟何谓“创意产业”😴?英国文化、传媒和体育部(DCMS)是在世界范围内最早提出“创意产业”这一概念的国家部门💕,它曾在其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将该产业定义为,源自个人创意、技巧及才能🔐,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,能够创造财富及就业潜力的行业。该部门曾将创意产业分为广告、建筑🧻、艺术与古董、计算机与电子游戏、手工艺、设计🫡、时尚设计、影视🔴、音乐🫰🏽、表演艺术🦓、出版、软件、电视与广播这13项类别🌰😴。

如同广告业之于伦敦,电影业之于洛杉机🚰,现代艺术业之于纽约,上海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大都市,也需要一个能体现其都市身份的产业优势。
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就被称为“东方巴黎”👨💻。解放后,得益于较完备的工业体系,上海成为中国服装品牌产品和优质轻工业产品的制造业基地。上世纪末本世纪初🍍,大量的国际一线时尚品牌纷纷抢滩上海。同时🏄♂️💉,与时尚相关的各类文化、娱乐👨🏿🦳、休闲活动相继举办,如上海时装周、上海国际电影节🍪、各大品牌的大型艺术展等。上海正在跻身国际时尚之都的行列。时尚业在上海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🦹🏼♀️,它可以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产业优势吗👳🏻?

据统计,2006年,单就沪上创意产业“500强”的企业就创造了约合450亿人民币的收益,占当年上海GDP的4.3%。其中♨️🤸🏼,时尚业企业占了104家。可见,时尚业创造经济价值的潜力巨大🍄♗。
此外,在全球化的风潮下,城市形象建设是一个日益热门的话题,而时尚业正是一个极具品牌塑造效应的产业。在以上海市政府牵头的“上海时尚产业政策研究”中↖️,时尚业被概括为具有四大特性😕:关联性与边缘性➞👩🏼🎓,包容性与多元性,引领性和超前性,变化性与创新型。时尚与各种艺术流派的“跨界”合作,对各种风格的包容和演绎,对潮流趋势的推动和影响,以及在产品设计上所体现的创意🤷🏽,都为城市形象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土壤🚜。鲜明独特的城市形象具有品牌效应,能吸引更多的人才、投资、游客……

如何将时尚业的聚集效应最大化🤷🏼♀️?如何保持并提高其具有优势性的经济增长速度?时尚业与都市旅游业进行产业融合是一个全新的🧑🏽🎤、值得研究的领域。旅游业与时尚业一样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和产业关联度🈂️,而产业关联度越强🛷,它的资源利用率就会越高🖖🏻;旅游业又和时尚业一样具有闲暇二重性,休闲性又促进了消费型经济的发展🧑🏻🎨。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🫴🏽,两者的产业融合,产生的将不是加法效应❣️,很有可能是能量更巨大的乘数效应💪🏼!
时尚业和旅游业的产业融合是一个新兴的概念,涉猎和研究者并不多,如何进行有效的产业融合,它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🕳,还有待专家做更深入的研究🈵。笔者在此权当抛砖引玉,希望能为上海的城市发展找到一个具有优势的产业优势。